東京建築朝聖|隈研吾 x 根津美術館 Nezu Museum + Cafe

城市中的綠州
根津美術館

位於名店林立的東京都港區南青山,在 1941 年成立,展館內保存了有「鐵道王」之稱的東武鐵道社長 – 初代根津嘉一郎(1860-1940)的日本及東方古董收藏系列,總共超過 7 千件藝術品,當中包括 7 件國寶、87 件重要文化財及 94 件重要美術品。

美術館內的開放空間,除了展館,還有廣大的日式庭園及庭園中的咖啡店。其中由根津嘉一郎住所改建而成的本館,於 2006 年由知名建築師隈研吾負責設計及重建,歷時三年於 2009年重新對外開放。

隈研吾設計
貫徹負建築理念

隈研吾採用了極簡的巨型屋頂設計,簡約的線條靈感來自日本傳統建築的抽象,屋簷的陰影模糊了建築物與外面鬧市的邊界,巧妙地把喧鬧的環境過渡到寧靜的庭園中。

他也透過入口處長長的竹林設計,讓訪客感受到正在從喧鬧的城市進入到一個寧靜的藝術空間。

本館展覽大廳安裝了整面落地大玻璃窗,目的是希望將藝術品、建築和大自然融在一起,最終效果也切合其著名的「負建築」風格。

外面是繁忙的街道,在進入美術館的一刻
感覺已經截然不同

經過竹林入口,準備進入寧靜的藝術空間

隈研吾大師操刀
讓藝術品、建築與大自然融合

建築大獎

此建築所得的獎項包括:第 52 回 BCS 賞、2010 Apocor Japan Natural Cork Award、第 51 回每日藝術獎。

New Logo by
Peter Schmidt Group

而在美術館重新開放的同年,也請來德國著名設計公司 Peter Schmidt Group 為美術館設計新標誌。Perter Schmidt 曾跟多個國際品牌合作,代表作有 Jil Sander 商標以及其香水瓶設計、Mercedes-EQ 子品牌商標設計,在 2019 年德國設計大獎中被評為「年度人物」。

以 N 及 M 作為標誌的平面設計基礎,其形狀讓人想起美術館所收藏的折疊屏風,特別是鎮館之寶的日本國寶 – 尾形光琳所畫的《燕子花圖屏風》。

字母由條子組成,也讓人想起入口處的竹林設計,所選顏色與美術館內的建築互相呼應,黑色代表本館,杏色代表竹林。

標誌上使用了漢字,也跟展館內的藝術品相關, 字體是從收藏系列裡的中國古代石碑中挑選出來,甚有意思。

Nezu Cafe

在重建本館的同時,隈研吾也為廣闊的日式庭園設計了根津咖啡店。以本館的主要設計元素加入咖啡店當中,沿用簡約的大屋頂,其中一面以半透明和紙效果設計,讓光線和諧地透進室內,加上大型落地窗戶,窗外的風景盡入眼簾,同樣做到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效果。

除了建築物本身,餐廳的坐椅也值得留意,是隈研吾特別為根津咖啡店所設計,更是首次與 Time & Style 日本家具生產商合作,自此以後,他們持續合作多年,創造出多款經典家具,例如同樣簡約俐落的 GC Chair,以及形狀獨特以三角形為結構的 KA Sofa,都展現出大師級風格。

名為 NC Chair 的椅子設計非常平實,看似沒甚特色,但放在隈研吾的建築空間中,卻有一種美麗的存在感,椅子絕對是建築設計的一部份,與空間互相協調。

* 咖啡店位於庭園內,需要購買美術館入場券才能進入

MENU

鬧市中的廣闊日式庭園

在咖啡店休息過後,到外面的花園逛逛,以日式庭園設計,環境清幽,完全感覺不到正在身處東京鬧市。

有關影片
【 東京建築朝聖 】
16個摩登建築一覽

重温 IG Stories
東京景點/東京美食/東京住宿
/Mt Fuji/Nagano 長野/金澤
▸ instagram.com/taste_of_milano

繼續留意米蘭雜記
▸  追蹤 Facebook 接收最新資訊

更 多
{ 東京|建築朝聖之旅 + 長野縣|湯田中温泉 }

更多
{ 初夏遊|東京 + 金沢 }

更多
{ 目的地:TOKYO 東京 }

Advertisement

Leave a Reply

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:

WordPress.com Log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.com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Twitter picture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Facebook phot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Connecting to %s

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.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.

%d bloggers like this: